正宗的夫妻肺片里到底有没有肺片?揭秘传统做法
正宗的夫妻肺片里到底有没有肺片?揭秘传统做法
提起“夫妻肺片”,许多人看到名字的第一反应是:这道菜里是不是真的有牛肺?答案或许让人意外——传统做法中确实没有肺片,如今大多数餐馆的版本更是与“肺”毫无关系。这道菜的命名背后藏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纠葛,而它的食材演变更是一部川菜江湖的生存史。
名字的误会:从“废片”到“肺片”
20世纪30年代,成都街头有一对摆摊的夫妇郭朝华和张田政,他们专挑价格低廉的牛杂边角料,将牛心、牛肚、牛头皮等“废料”卤煮后切片,拌入红油、花椒、酱油等调料。因食材本是屠宰场丢弃的“废片”,这道菜最初被称为“夫妻废片”。后来因“废”字不雅,加上牛肺偶尔被加入,谐音演变为“肺片”。但据《川菜烹饪事典》记载,牛肺质地粗糙且腥味重,早在1950年代就被摒弃,改用牛肉、牛舌、牛筋等更优质部位。
传统做法五大核心
1. 食材精选:牛腱肉(保证嚼劲)、蜂窝肚(吸收卤香)、牛舌(提供油脂香)、牛头皮(胶质丰富),按4:3:2:1比例搭配。
2. 卤制秘方:八角、桂皮、山柰、草果、丁香等18味香料,需用老卤水打底,文火焖煮2小时。
3. 刀工讲究:牛肉切薄如纸(0.2毫米)、牛肚切梳子片、牛舌切柳叶片,确保入味均匀。
4. 红油炼制:菜籽油烧至260℃后降温至180℃,泼入二荆条辣椒面与汉源花椒粉,静置48小时析出香气。
5. 拌料顺序:先浇卤水底味,再淋红油,最后撒花生碎和芝麻,颠盆七次使酱料渗透。
行业认证的真相
中国烹饪协会2017年发布的《川菜标准》明确指出,现代夫妻肺片主料应为牛肉、牛肚、牛舌、牛心,牛肺未被列入推荐食材。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更在非遗申报材料中强调:“肺片”仅为历史名称,与食材无关。
当下成都总府路“夫妻肺片总店”(原郭氏夫妇摊位旧址)的第四代传人透露,他们每天要消耗200斤黄喉和150斤牛腱肉,但后厨连一副牛肺都找不到。这道身价翻了千倍(从每碗5分钱涨至58元)的川菜头牌,早已完成从市井剩料到宴席冷盘的华丽转身。
下次再遇这道菜,不妨用筷子拨开红亮油润的肉片,细品百年江湖里,一对夫妻如何把世人嫌弃的“废料”,点化成麻辣鲜香的传奇。
发表评论